孩子们动手建造梦想树屋。
文/图 西江日报记者 赖小琴
认识不同的昆虫、在西江开展“净滩”活动、让孩子们动手搭建木屋……作为新颖的教育方式,自然教育近年来在肇庆逐步发展起来,越来越多的学生正在导师、家长的带领下,亲近自然、认识自然、热爱自然。
据了解,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,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,使儿童融入大自然,通过系统的手段,实现儿童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、整理、编织,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的教育过程。
在肇庆,目前已有星湖国家湿地公园、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、西江林场、封开黑石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等4个省级自然教育基地,依托这些基地,相关部门及机构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公益性自然教育课程。
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近年来通过开展不同主题活动、线上直播等方式,持续推进自然教育。据统计,保护区每年接待近万名学生与众多接受自然教育的游客、市民、大众,开展有体验式活动、公民科学活动和探究式研学活动,具有较广泛影响力。
鼎湖山保护区科教科科长彭丽芳介绍,保护区开展的自然教育课程是公益性质,基本上每次发出活动通知,名额都会被迅速抢完。在线上,通过组织科研人员直播开讲自然教育公益课,目前在“钉钉”加入学习的市民就已有近千人。保护区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的自然教育公益课程,如《叶片功能性状》《植物的“感觉”等受到读者的欢迎。
自然教育讲师、肇庆无忧花自然学堂创始人陈君超在昨日又组织了一次西江“净滩”活动。近年来,她已组织了西江净滩、森林巡护活动、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、观鸟护飞行动、零废弃手工变废为宝系列活动等,带领更多肇庆人亲近自然、守护自然,2020年还被评为了“广东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”。
“创办学堂是因为我自身比较喜欢大自然,有了孩子后也希望他们能走进自然爱护自然,逐渐就组织起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展自然教育活动。”陈君超组织的各类活动仅收成本费。“从开展活动的报名情况能看出,肇庆家长的自然教育意识正在逐步提升,我们已经有了好多个不同主题的微信群,比如侧重环保类的、侧重自然教育类的。”当前,她正在筹备组织走进封开黑石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教育课程,也和另外9个家庭创建起“周末自然学堂”,将带着各自的孩子深入认识自然、耕耘农场等等。
2月26日,在北岭山森林公园大坪广场附近的森思索自然教育学园基地内,十几名孩子在导师的带领下,泡下谷种、开垦农田、挖掘池塘,忙碌了一天,看着农田雏形初现,孩子们非常高兴。
该学园占地面积30亩,原来是一片林地,如今被打造出农耕区、木工区、石头营地、丛林穿越等不同的教育区域。学园负责人之一的郑立峰介绍,学园课程根据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制定,涉及到传统文化、农耕、木工、科学小实验等等,活动包括挖番薯、包裹蒸、夜观昆虫、建设梦想树屋、制作传统竹灯笼等等,从去年1月正式启动至今,已有一批稳定的学员,周六班基本有17名学员,周日班也有近10名。
“近年国家一直在推进自然教育,特别是疫情发生后,我们也发现,许多孩子出现感统失调如专注力不足、多动、怕陌生人等,都和缺失与大自然的接触有关。”郑立峰介绍,一些培训机构、幼儿园目前正在接洽合作,也经常有家长前去参观,“作为新事物,自然教育越来越受家长的认可,愿意为此‘埋单’的家长也越来越多。”
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