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字报
获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广宁六小竹编塑风骨
分享到

微信

微博

0
分享到-微信
X

核心提示: 广宁是竹乡,广宁县第六小学利用丰富的竹资源和历史悠久的竹文化,开展竹编艺术特色教学,让学生播下传承和发展竹编艺术的种子,塑造高洁清雅的风骨。最近,该校获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(竹编艺术项目)。

广宁县第六小学编织的竹工艺,吸引了参展商的兴趣。 受访单位供图

广宁县第六小学编织的竹工艺,吸引了参展商的兴趣。 受访单位供图

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

广宁是竹乡,广宁县第六小学利用丰富的竹资源和历史悠久的竹文化,开展竹编艺术特色教学,让学生播下传承和发展竹编艺术的种子,塑造高洁清雅的风骨。最近,该校获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(竹编艺术项目)。

走进广宁县第六小学,一股清雅之气迎面袭来。这所创建于1937年的老校,弥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。在竹编文化走廊里,摆放着学生创作的竹编艺术作品,如可爱的竹青蛙,典雅的竹茶艺,轻盈灵动的小竹船,各式各样的竹篮等。在宣传栏上,有学生诵竹、写竹、画竹等作品,散发着浓浓的竹文化气息。

该校副校长沈艳锋介绍,学校以“竹”为载体,确立了以“竹”为学校特色文化,提炼出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和“一训三风”,充分挖掘竹文化内涵,多元开展以竹子精神为核心的德育教育,让“竹编”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。

该校从课程体系、师资队伍、实践平台等,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。在课程体系方面,将竹编艺术融入地方特色课程,整理编印了《竹编艺术》等校本特色教材,将“竹文化”融入各学科教学。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竹编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,并配备相对稳定的传统竹编项目兼职师资队伍,诚邀民间著名竹编艺术人卢水仙作为兼职竹编艺术导师,指导学生日常竹编教学活动。

此外,成立“竹编”工作坊,依托竹编文化走廊、教室、办公室等场所,展示学生创作的竹编作品,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、综合实践活动、课外活动合理整合,让学生通过赏竹、论竹、研竹、赞竹等,不断提高欣赏美、创造美的能力。并利用每周五的第二、第三节课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。每年12月举行“竹韵杯”艺术节,学生参与竹编艺术的人数覆盖率达90%以上。

沈艳锋说,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,学习竹子精神,塑造竹子品格,不断完善自己的行为和道德品质,艺术修养也得以提升。2020年,该校多名师生在全市中小学美育发展成果交流活动中获一、二等奖,竹编艺术还荣获省优秀美术课程案例。2021年,该校学生作品“山狮竹舞”“青蛙跃跳”“竹韵香茗”“雨后轻舟”“时光香味”入选广东省大中小学“三全育人”工作成果展。

该校校长陆志文说,“未出土时便有节,及凌云处尚虚竹”,竹的精神、风韵和艺术,显示了广宁竹乡灿烂的文化,也显示了学子的艺术情操和风釆。让学生以“竹”为楷模榜样,学竹子精神,养君子品格,成为正人君子。

西江日报、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
1.
凡本网“西江日报”电子报,以及注明来源“西江日报”、“西江网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、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。凡是未经书面授权,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、链接、转贴、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。已经被本网授权的,使用时必须做到:(1)注明来源“来源:西江日报”、作者信息“西江日报记者***”、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。(2)如修改标题,必须注明原标题。(3)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,仍须注明来源“来源:西江日报”。
2.
本网未注明“来源:西江网”或“来源:西江日报”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,如其它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稿件来源”,并自行负法律责任。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,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3.
如本网转载内容涉及版权、名誉权等问题,请尽快与本网联系。
联系人:罗小姐、涂先生(电话:0758—2722284)
详细请浏览:http://www.fgpfw.com/about/copyright.shtml

关于我们| 广告服务| 版权声明| 联系我们| 友情链接| 事业单位

粤ICP备09102757号|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|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|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|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

本网站由肇庆市西江报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(西江网版权所有),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

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,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仙踪林,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视频,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