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宁县第六小学编织的竹工艺,吸引了参展商的兴趣。 受访单位供图
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
广宁是竹乡,广宁县第六小学利用丰富的竹资源和历史悠久的竹文化,开展竹编艺术特色教学,让学生播下传承和发展竹编艺术的种子,塑造高洁清雅的风骨。最近,该校获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(竹编艺术项目)。
走进广宁县第六小学,一股清雅之气迎面袭来。这所创建于1937年的老校,弥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。在竹编文化走廊里,摆放着学生创作的竹编艺术作品,如可爱的竹青蛙,典雅的竹茶艺,轻盈灵动的小竹船,各式各样的竹篮等。在宣传栏上,有学生诵竹、写竹、画竹等作品,散发着浓浓的竹文化气息。
该校副校长沈艳锋介绍,学校以“竹”为载体,确立了以“竹”为学校特色文化,提炼出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和“一训三风”,充分挖掘竹文化内涵,多元开展以竹子精神为核心的德育教育,让“竹编”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。
该校从课程体系、师资队伍、实践平台等,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。在课程体系方面,将竹编艺术融入地方特色课程,整理编印了《竹编艺术》等校本特色教材,将“竹文化”融入各学科教学。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竹编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,并配备相对稳定的传统竹编项目兼职师资队伍,诚邀民间著名竹编艺术人卢水仙作为兼职竹编艺术导师,指导学生日常竹编教学活动。
此外,成立“竹编”工作坊,依托竹编文化走廊、教室、办公室等场所,展示学生创作的竹编作品,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、综合实践活动、课外活动合理整合,让学生通过赏竹、论竹、研竹、赞竹等,不断提高欣赏美、创造美的能力。并利用每周五的第二、第三节课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。每年12月举行“竹韵杯”艺术节,学生参与竹编艺术的人数覆盖率达90%以上。
沈艳锋说,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,学习竹子精神,塑造竹子品格,不断完善自己的行为和道德品质,艺术修养也得以提升。2020年,该校多名师生在全市中小学美育发展成果交流活动中获一、二等奖,竹编艺术还荣获省优秀美术课程案例。2021年,该校学生作品“山狮竹舞”“青蛙跃跳”“竹韵香茗”“雨后轻舟”“时光香味”入选广东省大中小学“三全育人”工作成果展。
该校校长陆志文说,“未出土时便有节,及凌云处尚虚竹”,竹的精神、风韵和艺术,显示了广宁竹乡灿烂的文化,也显示了学子的艺术情操和风釆。让学生以“竹”为楷模榜样,学竹子精神,养君子品格,成为正人君子。
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