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岐小水电站。
文/图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
春意盎然,芳草萌动,在广宁的崇山峻岭、江河湖泊之间,镶嵌着170余座小水电站,它们犹如一颗颗明珠,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随着省绿色小水电创建工作的持续推进,自2016年起,广宁县鼓励当地小水电站通过设备更新、增设生态流量监控体系、管理标准化等措施进行升级改造,目前已成功创建7座绿色小水电站。
在北江二级支流古水河下游红旗坝上的红旗小水电站,就是绿色小水电站之一,总装机容量1400千瓦,年均发电量365万千瓦时,正常蓄水位库容215万立方米,其水力资源实力满满。
站在红旗小水电站的拦水坝上,一头,坝上水库波光粼粼,与两旁叠翠竹林相接相融。另一头,坝下生态机组泄放的河水汩汩流出,为下游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保障。
“河水经过水轮机和发电机的先后作用下,产生电力能源,发电后的尾水不产生污染直接还于河道。”广宁水电行业协会秘书长马晴雯解释,此举不但实现了发电需求,还有效保障了河流的生态流量,而生态流量是否达标,则是小水电站绿色发展的要求。
生态流量达标,意思是水电站每秒达到额定的放水量,这是绿色水电站的硬指标。如何达标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,根据省水利厅的要求,自2017年广宁率先探索对部分电站、特别是绿色示范电站,进行生态流量监测监控设施安装测试。
“生态流量监测主要通过水电站生态流量下泄处安装的流量监测仪表、数据采集传输终端等,将数据实时传输至集控中心平台,实现生态流量的不间断监测。”马晴雯表示,红旗水电站投入100多万元对电站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及清污设备改造,并已安装了在线监测监控系统,可实时监测监控生态流量、大坝上下游状态和河道环境。
而位于广宁县古水镇牛岐管理区玉坑村内的牛岐水电站,在2018年获评绿色小水电站。记者站在该站大坝上凭栏远眺,古水河绵延而至,两岸山高林密,空气清新。该水电站主任蔡玉峰介绍,与普通小水电站不同,该站更为注重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和高标准的生产要求,以机组发电、开启橡胶坝等方式,保障河道所需的生态流量。电站总装机容量15000千瓦,设计年发电量4662万千瓦时,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同时,经济效益日渐凸显。
在绿色小水电的评价标准中,社会效益同样是重要考量。红旗水电站建站至今,捐赠约60万元支持当地修桥筑路,改善公共照明等。牛岐水电站每年为中塘、良田、玉坑三条村的村民提供电费补贴,共计60多万度。
同样成功创建绿色小水电站的古兴小水电站同样返利于民。自2010年投产以来,该电站投入近65万元增加公共照明、修路、修桥、放鱼增殖、扶贫济困等。
目前,广宁县根据省水利厅的部署,计划选取绥江一级支流古水河流域开展绿色水电示范区建设,并拟定了《广宁县小水电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》,主要涵盖示范流域的河流生态修复,流域电站的生态流量落实,电站的机电设备及自动化改造等六大方面。
广宁县水电行业协会表示,通过示范区的创建,推行“以大带小”“以点带片”“分片统管”的管理模式,计划在2022年底古水河梯级电站50%以上创建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及持续管理,2023年古水河梯级电站全部创建完成,持续实现生态、经济和社会效益“三丰收”,并推动实现全县小水电的绿色发展和现代化提升。
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