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要区金利镇发生疫情后,3月27日凌晨,肇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急出动,派出大批人员迅速赶往高要开展防控工作。为了打赢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,该中心有三对员工夫妻均齐齐上阵,分别是王丛蕾陈惠欢夫妇、闲敏明李碧燕夫妇、陈志鹏陈晓夫妇。面对疫情,他们舍小家顾大家,与同事们奔赴一线,并肩作战,日夜坚守。4月1日中午记者前往位于高要南岸的驻点酒店采访时,他们仍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,午饭都没来得及吃。艰难的日子里,他们期盼着,疫情早日结束,争取早一天回家与年幼的孩子、年迈的老人团聚。
文/西江日报记者 赖小琴 图/除署名外均由西江日报记者 赖小琴 摄
陈惠欢和王丛蕾。
王丛蕾陈惠欢
战疫骨干聚少离多
王丛蕾是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科副科长,他的妻子陈惠欢是市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。此次奔赴高要,王丛蕾是现场流调组第七组组长,陈惠欢是信息组组长。当王丛蕾收拾好简单的行囊随队伍出发时,还在过渡隔离的陈惠欢也紧急出发,2月25日,她曾前往东莞支援抗击疫情。
信息组要负责所有涉疫信息的收集、汇总、研判及报送,每天要报三次工作动态及当天工作简报,是连接防控一线及上层指挥部门的纽带。“别的组忙的时候我们肯定在忙,他们忙完了,我们还在忙。”每天要处理大量信息的陈惠欢显得十分疲惫,但是一有信息传递过来,她又马上打起精神全心处理,“一分钟都不能耽误,一个字都不能错。”
现场流调组有12组,传递过来的信息量很大,陈惠欢要和组员们把所有的信息都收集、审核、反馈。“比如之前我们发现有个感染者去了金利镇国恒隆超市,如果只有一个,那把超市老板、老板娘判定为密接人员就行,但是一汇总流调组的数据,发现有4个感染者曾去过,反馈后,流调组把超市那段时间所有的流水都调出来,逐个排查人员。”陈惠欢时刻关注着疫情报告情况,向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供制定防控措施的依据,做好决策层的参谋角色。
而中午13时左右,王丛蕾才刚从调查现场回到驻点酒店。“涉疫现场,必须要去到才能掌握具体情况。”疫情发生后,他和组员们基本每天工作18—20小时,眼里全是血丝。每次接到核酸检测出现阳性样本时,他们就要立刻展开详细调查,争分夺秒找出所有的接触人员尤其是核心人员,以迅速控制疫情传播。
现场调查也存在着较高感染风险,尤其是需要对密接人员、可疑人员采样时。4月1日我市新增3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及10例关联入境人员无症状感染者,而在3月30日发现他们时,王丛蕾及组员就经历了惊险的调查。“当时在密闭的空间内对他们进行采样、核查的时间较长,防护稍有疏忽,后果就不堪设想。所幸在进入该空间前,我再次交代清楚流程,叮嘱组员一定要做足防护措施。”
在驻点酒店,王丛蕾、陈惠欢同个会议室办公,相聚不足五米,却每天忙得见面、打招呼的时间都难得,更无瑕关心照顾对方。他们的孩子,大的才7岁多,小的刚过5岁生日。“我已经一个多月没回过家了。”说起孩子,陈惠欢满怀愧疚地红了眼睛。“没办法照顾家庭、孩子是最大的问题,家公身体也不好。像今天早上这么大雨,也要家婆带着孩子去验核酸。”
去年5月、12月,王丛蕾曾两次支援广州抗击疫情;今年1月份,他又前往深圳支援。“一家人聚少离多,疫情形势这样,我们作为疾控人员,也没办法。”王丛蕾感慨地说。